close
人與人溝通,難。
永遠不知道,說了這一句,會有怎麼樣的回響。
一念三千,套在自己身上,起碼自己知道自己想些什麼
同理一下,對方也有一念三千時
哈...誰曉得,想到哪裡去?
就連自言自語,也不行
套在教書裡,也是。
你以為他懂
其實他不懂
有一天,國二孩子問我一題歷史
為什麼清朝時期,西方人花大筆白銀在中國大陸上。原因是西方人喜歡中國哪兩項產品?
選項1:絲綢、瓷器
選項2:香料、瓷器
選項3:絲綢、香料
選項4:鹿皮、蔗糖
討論過程中,孩子以為西方人是美國人、不知道什麼是香料、香料產於美國、沒聽過東南亞、不了解什麼是絲綢。鹿皮和蔗糖,沒讀過。
當天,另一位孩子,也問了一個他覺得很矛盾的地方
鴉片戰爭,英法聯軍之後,清朝境內發生太平天國內亂,清廷建立新式槍砲隊,聘請英人訓練,平內亂。
孩子問,為什麼才剛打仗完畢,就請英人幫忙訓練槍砲隊?
這孩子平常拿著課本,把課本內每一句話的前後邏輯原因理由,只要他覺得有矛盾的,一定抓著我問個所以然來。
然後,一段話,我就得說一個長串故事出來。
讀書不能死讀,得在心裡有個想法
就像算數學,不能死算,得有個定義說法
有正確方向,處理問題時,才不會瞎猜
所以呀!我上課的時候,都瑪是講想法,落實觀念為主。
***
昨夜看書時,看見一句話
『在別人的身上,看見自己的影子』
想像著,兒子在我的威嚴之下
『痛苦指數』
哈
看書之後,最大受益者,是我家兒子.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