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小林弟跟我聊到關於「尊重」的話題,他說:「我不在乎別人尊不尊重我。」臉上似乎有些黯然。我當然是要問清楚緣由,小林弟淡淡的表示,有些年紀比他小的人,也會直呼他小林「弟」,並不尊重他。「那你怎麼不要他喊你小林哥呢?」我忍著笑,很正經的問他。「無所謂啦!反正我也習慣人家喊我小林弟了,叫我哥還怪怪的。」他的神情實在太可愛了,帶一點委屈,又有點無奈的釋懷,也似乎有些什麼在腦子裡轉著,一副小小哲人的模樣。如果他一直保持著這種態度,我想不論到了什麼年紀,碰上的是多大的人,都會想喊他小林「弟」的;用一種疼愛的心情。

        小林弟很嚴謹地分析著他的暱稱的由來。「可能是因為剛開始我是補習班裡年紀比較小的,在家也是弟弟,加上我姓林,所以大家這樣喊我。」分析的真是透徹啊!這就是小林弟,常常思索著生活中的為什麼,也會自己找個理由去接受。我很欣賞他凡事思索的態度,我相信那是成為某一種達人的基礎條件。小林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電玩達人,我默默地觀察,他這個想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。

        變化的全貌我還無法清楚掌握,卻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影響因素。小林弟因為跟哥哥的年紀差得較多,兄弟倆比較難玩在一起,有時哥哥不想被他吵著,就會要他「去玩電腦。」然而電腦的主權還是哥哥的,哥哥隨時可以執行「停止」的指令。小林弟喜歡的遊戲是連線團體作戰,臨時脫隊實在是一種不顧遊戲道義的行為,會讓自己在戰場上聲名狼籍。可是哥哥的停止指令可是強制立即執行的,小林弟連跟戰友解釋的機會都沒有,只得默默背負個沒義氣的惡名。或許他事後也不想多做解釋了,他對線上遊戲的興致慢慢流失。那兒曾經有讓他享受的競技成就,現在似乎是聲譽下滑了。

        不管是父母對孩子也好,老師對學生也好,或是主管對員工,常會說主動一點、積極一點,機會是靠自己去爭取的。事實上我們給了孩子多大的空間去學習爭取?我們是否不斷地教育他們「乖乖地接受」是最可行的方式?我們是否一直讓他們嚐到提反對意見的苦頭?小林弟吃了多少這種苦頭?是不是我也曾如此對他或其他孩子?我也在思索了……。

        小林弟其實也有他積極的一面。為了讓孩子們學習成語的使用,我把成語故事編成戲劇,由學生來演出。每一次,小林弟都會爭取表演的機會,也因此讓我發現到了他的另一項專長。戲要演的好有基本上有內、外兩個條件,內是說要能把角色內化,去體會角色的心境,把自己內化到角色的靈魂裡。而外呢,就是要外放,放的開去表演才能讓角色活靈活現。其實成語劇裡的角色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層面,我只是想用一點趣味的形式來加強學生的記憶;儘管如此,小林弟還是表現得非常傑出,即便是平淡的語句,他也完全呈現出了適當的表情及語氣。小林弟讓我看到的不僅是表演的天分,還有他透析人性的能力。這是非常棒的特質,我希望他能好好自我認知,深刻而適當地去發揮。

        小林弟的人性敏銳度應來自於他的日常態度吧!他對許多事都有探索的意願,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即便是被罵了,他也會去思考人家為什麼要罵他?為什麼用那些字眼來罵他?也許他還沒找到明確的答案及清晰的邏輯,但他對人的洞悉能力就這麼潛移默化地在增進。我想鼓勵他這方面的修練,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小說,我誘拐他去看金庸的武俠小說。

        小林弟一聽到金庸,馬上很興奮的與我分享金庸群俠傳On-line。我說的不是線上遊戲啦!我告訴他遊戲其實無法表現出金庸小說的俠情精髓,他說:不!遊戲都是跟著故事走的。小可愛,真的不一樣啊!我們一起細數了金庸的作品,書名他記得比我還熟,一部都不漏。我鼓勵他當同儕中第一個看完全套金庸小說的人,我相信那會是一個里程碑,通盤閱讀一位作者的作品會是一種文學生活的指標。當然不只是金庸,還有更多的文學作家有極優異的作品,只不過金庸的作品有絕對的通俗性,應該會是引領孩子接受大部頭小說的一個簡易入門,而金庸縝密的思慮,及對人物鮮活的刻畫,或許可以幫助小林弟建立一個完整的思維系統。

        小林弟的文章中常常透露一些藏在腦子裡的訊息,片片斷斷的訊息,我知道他有話想說,卻無法完整的表達。或許那一些想法有些超齡,因而他還不能準確的掌握,也可能那些東西還不在他的能力範疇來顯現。但是,那就是曙光,就是那光!就是那個光!期待他能克服那個光的眩眼,腳步穩健的迎向前去。

 

96.6.11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tess-128/article?mid=9&prev=10&l=f&fid=5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Bin 的頭像
Bin

賓洁茉莉皂廚娘Binjimoli Soap

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