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我這樣比喻
果是學習東西的成績。
因是學習東西的態度。
在佛學裡,還增加了個"縁"這元素。
佛學裡說,就好像你將種子放在土裡,這是因,種出樹出來是果,然而如果沒有每天的澆水灌溉,樹是長不出來的。所以澆水是緣。
孩子成績不好,並不是因為,他沒學,而是學習的態度問題。
要修正的是,學習態度,而不是上了多少堂的課。
孩子學的好不好,在於孩子的態度。
在若干年前,本班並沒開設國小數學
主要課程: 國中三個主科。
教導國三課程時,我發現,國三淪落在外沒上學校前段班的同學,家長又急的要命的那種學生。連三角形面積都忘記了。三角形面積怎麼可能忘記呢?
狀況大概是,不要說什麼衍伸題不會,就連基本概念都不會,或者沒那回事。
狀況好的,沒話說,可是這堆狀況不好的,和狀況佳的ㄧ塊上課,他能學到什麼東西呢?擾亂秩序很會。
國三學生,個頭大的很高,個性也不是你說怎麼樣,他就會怎麼樣。
再說了,如果收到個品行不佳的孩子,更不得了。
幾乎,每個上國三課的老師,進去出來後,大家都是灰頭土臉,壽命短很多。
根本帶不出什麼好成績。家長又不放心放在家裡,往補習班送。起碼心安。
有鑑於此,我們開設了國小部,唯有國小立好基礎,國中出狀況的機會降低。
目前國中部的同學,起碼得將基礎概念建立。
太難的,牽涉到國文造詣,國文邏輯文法搞不懂,數學題目都看不懂,怎麼算!
教育這件事情呀
得花時間,得有先見之明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