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數學題目的答案是我操作數學教育的一環
深入淺出說數學單元感覺是一環
訓練孩子說一口好數學是一環
鼓勵孩子反駁是一環
環環相扣
有些很好的教案沒做,是時間安排上的不允許
還有更厲害的一招
****
『路很長,得走很遠』
路有多遠呢?
據我所知,附近國小,班級每次段考數學平均可以達90分以上
這些年,國中是常態分班,大致上國一班級,每次段考平均約60-70分左右
國三班級,每次數學段考平均在50分以下
國三階段,英文段考平均更慘平均約在30-40左右
公立普通高中月考平均,沒看過
側面了解,即便是前三志願高中,月考是個位數、或二三十分的比比皆是
考個四五十分的都算是高分
不要以為考到前三志願,數學的問題就沒了
(大學的微積分,不討論。太遠了。)
為什麼?
數學當然是『越來越難』
『難』不是藉口
『越來越難』的時候,還能拿國中小安親班的方式處理數學嗎?
高中無法處理數學問題的高材生
原因出在國中小的『安親班』、『補習班』(還有X文數學)
評量和考試和作業
是罪魁禍首
****
我正在做的是
在國中小訓練孩子
靠自己思考數學
我陪伴著他們,走這條路的起點(國中小)
被評量考卷毒化程度越高的孩子,難免有陣痛期
朝著對的方向走,就有希望扭轉乾坤。
****
大嬸我開補習班很久了
多年下來....證明
這是唯一的一條路
我訓練出來的孩子,上了高中後
數學科目,嚇嚇叫
****
出賣我自己一下
****
成長過程裡,待過許多地方,孤兒院、育幼院、舅舅家、外婆家
外婆不識字,阿姨們自身難保.
數學這件事情,沒任何一個家人予以協助。
讀六龜國中,國三階段是我學習數學的轉捩點
當時的數學老師,剛大學畢業,沒有教學經驗
數學滿分考上高中(總分120分)
民國71年大專聯考數學,考86分(總分100分)
想當年的數學高低標,充其量也不過就是20分左右
高中階段,許多同學到火車站、市政府附近補數學
想當年,我得打工賺零用錢
上了大學後,仍然得打工賺生活費+玩+談戀愛+蹺課
微積分課程,一學期只上課兩次
開學點名+期中考
微積分學期成績90分以上(忘了幾分)
即便是後來微積分老師多給一次機會
再考一次一模一樣題目,班上仍然三分之一以上同學被當
****
訣竅只有一個:我花的數學時間是思考過程
不是寫考卷或評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