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每次段考的國文範圍,大致上是四課。
這回我交代了一個作業,要求完成的時間,在下星期二。
這些天,出現幾件有趣的事情。
1. 每位同學,熱衷參與。
2. 尤其程度差者,很努力。當中以呂同學最努力。【成績是數一數二的差,就是那個很危險的孩子】。國文講義部分聽他說只剩三頁。他說,他回到家也寫國文。
3. 程度好的孩子,樂得有這個活動。
****
本班學生的成績,幾乎都是他們自己的。
這樣說的原因是,補習班提供課程,提供時段,提供講義。陪伴他們讀書。至於考得好不好,書有沒有看進去,是自己的責任。別把責任推到任何人身上。
我希望達到一個理想狀況。
成績好,情緒更好,榮譽心及樂在學習,可以齊頭並進。讀書+學習,不是為了考試,是生活。是日常生活的累積。
比如說:算數學,要算到樂而忘食。算數學,必須無視於月考成績,考的好,不驕傲。考得不好,也不能影響算數學的心情。
如果一個孩子有這樣算數學的心境,大抵上,這孩子的數學,到了高中都沒問題。
我帶的孩子,到國三,都會有這樣的好心情
***
要達成這樣的境界,很難。
要怎麼樣的狀況,才能到....樂而忘食?
成績不理想,不改其志?就算是孩子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,
家長呢?家長是否可以體認這件事情的重要性?而不必在乎一次段考的成績。
上陳老師的生命之學,以及認輔志工的課程。
知道一個人該當把榮譽心,與爭奪之心,做個劃分。
看見太多的孩子,考試,只為了【爭】,爭【第一名】,或爭【我比你優】
而忽略了,單純的學習,認真生活
只在乎數字的孩子
無法承受,成績不理想時,怎麼面對自己。
***
我很堅持。關於數學這件事情的操作過程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