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搶救國中生─失落的國中三年
當老師、家長把心力陷在考試排名裡,是否有看到孩子真正需要的學習?
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就感慨:「我們的教育應該有個理念,要儘量去肯定每個孩子的表現;但現在是用否定的方式去否定那些學科成績不好的。」
老師放棄學生,學生學會放棄
考試、排名之後,很多國中生接下來的命運就是被放棄。
今年剛考完基測的仲宇說,班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學,考試都是用猜的。下了課還會比賽誰比較會猜,老師也不想管他們了。
一位即將升國二的男生指出,放暑假前,老師發數學練習卷,但只發給班上一半的學生。老師公開表示,另一半學生不用寫這些練習卷,因為他們已經沒救了。
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江思妤長期輔導弱勢青少年,她很心疼的指出,不少到他們那裡的孩子,在學校功課都不好。孩子對她說:「老師只對前三名孩子有興趣,他們討論很高興,我們陪公子讀書。」
當老師放棄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,所有的學生也都看在眼裡。個性敏感的明軒說,他可以感受到被放棄的同學,心裡很痛苦,覺得比被老師處罰還難過。他看到隔壁班有些學生因此結幫派、甚至吸毒,有些女學生開始抽煙學壞。
常態編班下,面對班上學生程度不一,許多國中老師抱怨小學老師太混,導致許多小學生升到國中完全銜接不上;有些則批評家長教養不當,讓學生難以管教;更有老師不認同常態編班;但對於如何解決班上學生能力M型化的問題,往往無能為力,不管程度好壞,全部同一套教法,同樣進度。大多數國中老師在趕進度、拚升學率的壓力下,也只能放棄那些程度不好的學生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