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新能力--談如何教出知識經濟時代贏家李遠哲:當孩子會問問題 問題已解決一半

製作人:孫秀惠 整理者:林宏達

從科學教育的觀點看,我們不能用填鴨式的方式教學生,是用inquiry base(問答為基礎的教學法),用詢問問題在哪裡的方式教學生……學生會問問題,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,會發問就是一個開始。

李遠哲認為,當大學把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列入選才考慮,才能讓國、高中認真教學生如何自己思考。(攝影者.陳炳勳)

五月底,剛從約旦參加完國際會議回台的諾貝爾獎得主、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接受本刊專訪,因為在他眼中,如何教育出會解決問題的學生,放棄訓練學生當一個熟練考試機器的議題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。

在他眼中,越來越稀少的自然資源,將逼使經濟發展必然走向創新和知識密集的路,但台灣的教育改革仍無法讓學校和家長放棄訓練學生考試的想法,為培養新能力做準備,在專訪中,他從他的經驗和觀察,提出對新知識經濟時代下該如何教育學生的觀點,以下為李遠哲口述內容:

談到我們該如何訓練能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未來價值的知識工作者,我有一件事情要澄清:到目前,很多人搞不清教育跟訓練的差別。

通常我們講訓練,是經過重複的操作,能把事情做好,這叫訓練。我們在訓練一個人的時候,是把已經知道的東西,讓他繼續操作。教育是教學生解決還沒有解決過的問題,訓練是把人類已經知道的東西,把它做得更快,這是不一樣的。

我們教育界的人,還是沒有搞清楚,教育和訓練是不一樣的東西,教育是教年輕的一代解決未來的問題。

壞的教育:
教學生解決過的問題 這只是在訓練他們


當我們講知識經濟、知識經濟的時候,許多人以為是知識很多進來,其實主要是經濟的改變。以前我們的地球是無窮大的時候,人口少,人類的發展是以開發為主,經濟擴張還是以量為主,但是到二十一世紀,人類社會在地球上有根本的改變,因為人口暴增,人均資源消耗得太多,忽然我們看到原本無窮大的地球變成有限的,人的經濟發展就不能再同樣的擴充。

如果一個年輕人說,我要念土木工程系,我對道路建築很有興趣,我會說,三十年前道路工程是該好好來推動,但今天在台灣,已經有二‧五%的土地變成道路,你可能沒有將來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in 的頭像
    Bin

    賓洁茉莉皂廚娘Binjimoli Soap

    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