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呵呵...我有點小得意.
我身後,是有智囊團相挺的。→生命的導師。
常常我聽不懂,尤其吳老師說的,我得醞釀些時日細細體會,印證,才懂。(有些話,得一兩年,才想得通)。想通後,才能落實生活。
陳老師說的人生哲理,邏輯轉的彎,太多,方向太大。好像聽懂,卻不容易馬上落實。(比如說,不要當俗人,要當凡人)(比如說:不恥為器).不要當俗人,很難。精成一器也不是件容易達成的任務。
最近想通的一段,雀躍不已。
吳老師對家長說:當親子有摩擦時,別爭一時的氣燄,當下忍氣吞聲。孩子這個年紀,需要仰賴父母的地方太多,他們是需要父母的。
當親子之間摩擦,往往做父母的我們氣的是他們的態度,或者是爭做父母的一口氣勢。『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說話?』『我是你爸媽,你不聽我的聽誰的?』
『忍氣吞聲』這件事,普通人是做不到的,更何況像我這樣氣燄高張為所欲為的女人。(在家裡)
怎麼忍?醞釀一整天思考出來的罪狀,想認真發洩都來不及了,『忍』?辦不到。
親子摩擦時,大抵是以強欺弱,以大欺小。孩子年紀小,容易壓的下來。孩子年紀越大,手段越強烈..等壓不下去時,情勢逆轉。父母已然教會孩子使用各種暴力手段解決問題。(聯想到東北季風,西南氣流,滯留鋒)
成長期間,得消弭親子爭執的畫面,(長程目標是希望他將來不要藉由吵架,解決問題)。短期目標是情緒好,才能學習課業。
如果親子摩擦已成為常態,更得忍。忍的氣,可能更大,建構一個良性的生活模式。忍個一段時間,讓孩子忘記情緒性發言這件事情。
說的挺簡單的,問題是,當下絕大多數的父母是忍不下來的。(因為要爭一口氣)
可是想想,如果,做父母的我們還有暗招。呵呵....(又不是白忍?)
暗招:他們日常生活所有的一切,是需要父母的。他們總會找上我們的。
再來認真談....認真算計...
君子報仇三年都不晚了,更何況秋後算帳?
***
寄望孩子凡是都聽你的,或表面上打贏親子之間的戰爭,是有後遺症的。
孩子最後終會絕望於溝通這件事情。或者什麼都不想,想什麼都錯。
***
嗯
不想寫了..
今天寫到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