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說什麼呢?
說別人家小孩不成,這年頭,護短的父母居多,聽不得一絲一毫自己家孩子的不是。
我說說自己家的孩子。
早期兒子寫作文,寫的哩哩落落。有段時間,陳老師對於兒子的學習態度很有說法,
他直接建議,既然上課上成這樣,別上了。
孩子上課態度不佳,造成老師的困擾,我很自責。
請陳老師給予孩子機會,千萬別放棄了他。並請陳老師海涵,諒解孩子年紀小,不懂事。
那段日子,黑暗沈鬱。
想問老師,卻怕聽到不想聽的。還怕老師說著說著,叫他不用再報名。
打定主意,只要跟著陳老師,就有機會蛻變。(高度、格局)。
其他都不是問題。
這個時候可以大剌剌的說這件事,是因我家兒子成了老師一名愛將。
老師開了金口。
兒子的態度,不一樣。兒子長大了。
不護短的母親,造就一個受委屈的孩子,
卻意外得到了另一份愛,吳老師陳老師視他如己出。
http://blog.xuite.net/jasmine3113939/jasmine/43484961
夜裡和兒子吃飯時,和兒子討論了,關於陳老師所設計人格分析表的課程相關內容以及他的想法。
兒子說他被學校老師影響,有了騎士精神。
我問什麼是騎士精神
他說,譬如說,女生打他一拳,要說打的好,絕對不能動手打女生。
可是如果男人打他一拳,得打回去。
我想起了,上回老師上課時,討論:『懷孕期間,老公的態度如何?』
陳老師說:
孩子小時候,母親太過於保護照料孩子,將來孩子長大,不會體諒老婆。還接了一句,
『你兒子將來一定體諒他老婆,因為你沒時間照顧他。』
我還想說,『選擇』這個問題。
在人生不同階段,面臨不同的選擇,做出決定前,得看清楚現在未來
看不清自己的條件,現在的問題,漠視未來可能發生,做出盲目的選擇,
未來仍然將面對類似問題。
在數學教學上,我所做的教案安排,根據孩子的資質問題狀況,
化被動為主動,採永續發展的作法。
(而不是著眼於,當下速成。)
你所選擇的是什麼呢?
每個孩子狀況不一。(年紀越大的,問題越是複雜。)
數學概念、態度、專心度、聽課能力、學習能力、文字閱讀能力、
運筆能力、理解能力、邏輯能力、定力、耐力、處理問題能力、情緒、
喪失信心、缺乏興趣、敷衍、習慣、被動....
你的孩子問題是什麼?你知道嗎?
舉例來說:
單元:一元一次不等式運算。
整堂課,我重複很多次,本單元只要記住一點
【乘以除以一個負數時,大於小於的符號要改變】起碼有二十次之多。
仍然有很多同學,測驗時,寫的順手,但所寫的運算過程中,忘記老師的叮嚀。
昨夜輔導班裡問題比較嚴重的孩子,重解,仍然犯同樣錯誤。
反反覆覆,使用各種不同的解釋輔導,終於他會了。
如果這樣基礎的概念,他都得這樣輔導,那麼難的題型呢?
我的意思是說,如果當下他還沒開竅,暫時先將基礎的處理好。
等他,等他...等他想通了,他隨時可以開始。
而不是忽略他,上課時講些他無法接收的訊息。
ps:輔導狀況不佳孩子,偶爾可以發現新問題。
嗯!大人之間聊天談話,都還有被錯誤解讀,小孩子聽課時,也常常發生錯誤解讀。
更慘的是,他們還會胡思亂想。
*****************
國小部:喜歡數學、落實基礎觀念。→這社會上沒那麼多資優生,
國小單元再怎麼學,也就是那些單元概念,資優得有學習能力,
如果說個一遍,孩子無法舉一反三,那還是穩扎穩打的讓他愛數學實在些。
國中部:落實基礎、習慣養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