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昨天想【生命中可以帶走的盛宴。】

重新翻了『祁克果人生哲學』。

有句話,也不錯。『暫時所喪失的,就永遠獲得』。

親愛的m說,我有個大問題。【盡信書,就是不信他。】

書本說的都對,m說的,我都瑪是頂嘴的居多。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4%A2%E5%80%AB%C2%B7%E5%A5%A7%E8%B2%9D%C2%B7%E5%85%8B%E7%88%BE%E5%87%B1%E9%83%AD%E7%88%BE

祁克果生平


祁克果生於哥本哈根一個富裕家庭,在眾兄弟姊妹中最年幼。祁克果的父親早年是一個鄉下農民,後來白手興家成為城中暴發戶,並與富豪之女結婚,擠身哥本哈根的上流社會。後來其妻去世,祁克果之父另娶家中女僱為妻,並在老年得幼子索倫·祁克果。

祁克果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(所有丹麥人一出生就自動成為路德會信徒),本身受正式教育不多,但勤於自學。他性格憂鬱,且深信自己因早年不虔敬的行為而受到神的咒詛(而且祁克果大部分兄長、姊姊活不過三十四歲──那是耶穌被釘十架的年齡),對祁克果管教──特別是宗教教育──非常嚴厲。祁克果深受父親影響。另一方面,祁克果自少生活富裕,但體弱多病,且跟兄長相處不融洽。種種因素造成祁克果憂鬱的性格。

1830年,祁克果開始學習心理學哲學,並於翌年開始準備攻讀神學學位。但於1834年他的宗教信仰陷入低潮,生活變得糜爛,直至1838年才恢復過來。1840年他完成學位考試、同年向維珍妮·奧遜(Regine Olsen)求婚,並於1841年取得在其他學系等同博士的哲學碩士學位。

1841年,祁克果覺得自己不可能擺脫憂鬱,更不可能有美滿婚姻,於是最終決定跟維珍妮解除婚約。這對他日後創作生涯影響深遠。

後來他成為活躍作家,以不同筆名出版多部不同文學、哲學作品。他一生大力反對當時得令的黑格爾哲學,並致力反思神學。

1855年祁克果於哥本哈根一家醫院逝世,臨終時不肯接受丹麥國家教會的聖餐,也不肯讓教會參與其喪禮。

****

『暫時所喪失的,就永遠獲得』

假如我們是在永恆中,我們就毫無疑問地很會懂得這生意。

但是在世上的時限生存中,或說,在碰到受損失中,我們很容易認為永恆是離得如此遙遠,其中的那個無可疑義的非常厚利是渺茫而不可期。

一鳥在手,強如兩鳥在林。眼前的一個微小利益,也比那靠不住的無限大利益要好些。

..............

 

我要說的是,在教育孩子的路上

大部分的家長,只看到眼前的一個小小分數。

而忽略了孩子長期的發展,後續的成長。

 

孩子學習數學的路,可以進行多久?

 

上星期五六,國二三數學班,舊生,聽完我說了課程單元後,各個憤筆疾書,頭是抬也不抬,埋首進入數學的練習過程。

新生,兩眼茫茫........下不了筆。

 

********

昨天一位小六家長帶孩子來了解,數學課程。

我跟媽媽說

本班數學:

1. 固本:先把學校課程單元搞定

2. 因材施教:如果孩子程度夠,吸收力快,根據孩子進度,再給予進階數學

3. 學習看著數學解題過程,訓練孩子自主性.

4. 養成努力的習慣

孩子的媽說,他之前是去上奧xxx數學,孩子一團亂。小五的數學,有個大單元,分數。

孩子,分數都搞的不清不處,給孩子寫文字敘述繞口、沒學過的單元,這樣缺乏循序漸進的課程,對孩子只有打擊信心,揠苗助長罷了。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Bin 的頭像
Bin

賓洁茉莉皂廚娘Binjimoli Soap

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