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勳在書中說:
莊子講美學,最動人的一段是「庖丁解牛」。「庖丁」是肢解牛的屠夫,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屠宰的工作,殺豬解牛,血淋淋的,似乎一無美感可言。
可是「庖丁」認真專注,在肢解牛的動作中,使當時上層階級的文惠君震動了。文惠君如果活在今天,大概是常常跑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的「藝術愛好者」吧!某一天,他或許正看完了「歌劇魅影」,或聽完了「柏林愛樂」的演奏,走回家去,正好經過庖丁正在解牛的作坊,他沒有匆匆走過,他停了一下,仔細觀察「庖丁」的動作。他訝異極了!他發現「庖丁」在肢解牛隻時,乾淨俐落,有極美好的動作,可以比美「桑林之舞」;肢解牛隻時,也有極美的聲音,可以比美「咸池之樂」。用今天的話來說,文惠君竟然在屠宰場感覺到了比國家劇院或音樂廳更美、也更動人心魂的舞蹈與音樂。
因此,每次讀完「庖丁解牛」,我都會問自己,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到劇院或音樂廳?
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覺無所不在的美,三天兩頭跑劇院、音樂廳、畫廊,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風雅吧!
「庖丁解牛」驚醒了文惠君藝術的假相,返回到生活現實,尋找真正的美。
庖丁其實是真正的藝術家,他告訴文惠君:剛開始到屠宰場,負責肢解牛的身體,他是用砍的、割的,弄得一手血淋淋,的確不美。
日復一日,經由一種專注,在工作中可以歷練出一種美。他告訴我們:牛的關節,看起來盤根錯節,其實可以理出頭緒。因為專注,他逐漸看不見整隻牛,他只專心在局部的骨節。
他說:骨節與骨節之間,有空隙,手中的刀刃,薄到沒有厚度,因此「以無厚入有間,遊刃有餘」。
「遊刃有餘」,我們今天還在用的成語,正是來自莊子的這段故事。
「遊刃有餘」是生命有了揮灑的自由,「遊刃有餘」是自己的身體感覺到了空間的自由。
「遊刃有餘」是使自己從許多牽絆與束縛中解放出來,還原到純粹的自我。
「遊刃有餘」正是美的最純粹經驗。
我們感覺不到美,做事就綁手綁腳。我們一旦感覺到美,做任何事,都可以遊刃有餘。
****
閱讀完保羅柯爾賀性愛寶典,愛的十一分鐘後
我們開始進入這....美的話題
如果討論愛的十一分鐘是亢奮
那麼照理說討論起:天地有大美, 應該是....輕鬆
唉!
上完第一堂課--壓力!
這壓力無形,讀書會沒有具體功課, 不用教作業.也沒有什麼責任.我只需要上課時,開門.
壓力來自於心底的衝擊,反思!
愛美的老師,想要表達的是生活裡食衣住行的美
主題稍微介紹過後
老師要我們思考一下自己, 美凌駕在什麼之上,什麼之下.
舉例說
老師說,他的道德凌駕在美之上,財富在美之下.
然後全體學員分享,並說明原因理由.
和老師在一起不是三天兩夜的時間,況且又挺熟的
老師對我是殘忍又苛刻
說話得精準,得原因得理由,不能亂講.不然...被他質詢下去
沒完沒了!
老師太了解我.說些堂而皇之,美輪美奐的想法,只是找麻煩.
只有,認真面對這件問題!
我說
善良的心+實用性,在美之上.
美之下,想不出來.
為什麼,想不出美之下呢?
言外之意
凡事都在美之下!
我想這是我無法成為生活達人的原因!
對美的追求不夠!
說不定是我的美感不夠,所以才有這種結果!
***
有個愛美的老師,是好事,還是給學生找麻煩呢?
***
下星期,討論,食衣住行裡
食之美!
壓力好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