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『近悅遠來』,有點...心虛。
可是哩,才德不夠,只想到這個成語。
我有個奇怪的心理狀態,買東西時,總站在老闆的立場想。
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,他們也頗能站在消費者我的立場...給我溫暖。
我想呀..
他每天得多早起床?批貨?每天付多少租金?
為什麼一個美好的星期天,帶著兩個小小孩,兩籮菜筐賣個一把20元的青菜?青菜全賣完,他能賺什麼?
花販老闆娘,一大盆花賣個200元,得放在他家園子多久?多少次的澆灌施肥,才長成這麼大一盆?還要每天一大清早到每個菜市場擺攤。
有位朋友,在補習班附近開了家『北一食堂』,只要我有吃晚餐,幾乎都找他報到,他們也每次阿殺力的多給我吃些其他的。補習班的孩子,只要報說是我的學生,魚丸加兩粒。
兩位家長,在附近開了間蔥油餅和炸鹽酥雞,只要報補習班名字,孩子的配料也會增加。
買菜時,總是叫學生,少給些配料,才買多少,我家才幾個人,送一堆九層塔、香菜、薑絲、辣椒...能吃多少?
印刷廠的設計,也體諒他,從早九點坐在電腦桌前,...望著螢幕..加班到九點...好辛苦。沒長痔瘡,得謝謝老天爺。
郵局的櫃檯人員,從早蓋章,對著電腦輸入數字,貼郵資..單調反覆的做著相同的動作,他的靈魂會飛到哪裡?
今年交代最後兩天整理班內整潔,我的安親班老師,七早八早就到,我還沒出手,她幾乎就把班務該洗該丟的處理好了。我沒動到什麼手...只管丟東西回收。安親班老師辛苦。孩子是可愛,可是孩子的藉口壞習慣也多。每回她跟我說再見的時候,我總跟他說,辛苦了。
我也覺得我個櫃檯老師辛苦,這麼好的人材,幫我忙,何其有幸?這麼優質的女人,能陪伴孩子們,是孩子們多大的福份?
我的鋼琴老師,是蒙古人。異鄉教鋼琴,她又低調,學生不是很多,知道他的人也不多。同事以前學過幾次鋼琴,接觸過幾位老師,同事很有感觸的說,查老師教的仔細,說明詳細。
我愛我的鋼琴老師,她講的太好,以至於每個章節,他教個起頭,後頭的曲目,我竟然全看得懂,思考練習,練習思考.....拜爾上冊,我和同事一塊上課,只上了一個月《五堂課》,目前只剩下十多首沒練,莫名其妙的,要被我練完了。學費還很便宜。
可能以上這些人,感受到我的同理心,他們對我超極的好。
嗯....我真的很好命。謝謝他們對我這麼好。
昨天跑去找印刷廠設計,她工作排的滿檔,卻仍然修正我的稿子,今天拿到海報,外加,價格低到不好意思。今天東西處理好...他專程招待又啦勒一下下...好大的一張大海報,質感佳,色彩柔柔的..只要我150元,唉..這怎麼好意思哩!嗯...我很喜歡他,他也很喜歡我。
偶爾也會碰見,不實在的人
有回,有位賣芭樂,說他家的芭樂有多棒,三粒,120元。吃了之後,好吃也就罷了,結果是不好吃。從此之後,他就是拒絕往來戶。三粒120元,讓我記了好多年...真是值得。
菜市場有攤賣水果的,他給客人試吃的水果,很甜。買回家後,不甜。小姐我觀察他有個小動作,削完一片水果後,將水果往一個地方浸一下,然後繼續削一片給客人試吃。屢屢觀察,嘿嘿都有這個小動作。他也是我的拒絕往來戶。
還有家賣水果的老闆娘,葡萄分了兩種,價格不一,我買的是一款,他竟然摻入另一款。他是故意的?還是不小心的?接下來的發展,我確定他是故意的。在此之前,每回我經過,他會叫我買,從那次之後...他再也不叫我買。嗯...往好的地方想,他還算是有廉恥心...知道,他做錯了。
我家人少,吃的並不多。通常買東西,不問價錢。再不然就是不吃。
水果商、菜販也是要生活的。愛算多少,就多少,但是得實在。
***
刻鵠類鶩
有一天,一個孩子問我這是什麼意思,學校有成語演講比賽,老師安排他講這個『刻鵠類鶩』成語故事。
然後...我和他研究這成語,怎麼呈現,聽的人,才聽的進去。
這個成語有意思,適合這孩子,也適合我。
之前沒寫出來,是想呀..有人,一定會拿我來對號入座。說我是杜季良.叫我效法龍伯高。
然後閒閒沒事,拿這句成語取笑我。『輕薄浪蕩,像隻狗』
****
該成語來自馬援的「誡兄子嚴敦書」
原文:
初 ,援兄子嚴、敦,並喜譏議,而通輕俠客.援前在交阯,還書誡之曰 :
「吾欲汝曹聞人過失,如聞父母之名,耳可得聞,口不可得言也.好論議人長短,妄是非正法,此吾所大惡也,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.汝曹知 惡之甚矣,所以復言者,施衿結褵,申父母之戒,欲使汝曹不忘之耳.
龍伯高敦厚周慎,口無擇言,謙約節儉,廉公有威,吾愛之重之,願汝曹效之.杜季良豪俠好義,憂人之憂,樂人之樂,清濁無所失,父喪致客,數郡畢至,吾愛之重之,不願汝曹效也.效伯高不得,猶為謹敕之士,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.效季良不得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反 類狗者也.訖今季良尚未可知,郡將下車輒切齒,州郡以為言,吾常為寒心,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.」
翻譯如下:
東漢時,「伏波將軍」馬援有兩個侄子,即馬援之兄馬余的兒子馬嚴和馬敦。這兩個人都愛譏諷、議論他人,並且喜歡和一些輕浮滑頭的俠客交遊。馬援在軍中得知狀況後,便寫了一封信去教訓他們,這信就是流傳至今的〈誡兄子嚴敦書〉。
那信上寫著:「龍伯高(名述,當時為「山都長」)厚道謹慎,不隨便論人長短,恭謙節儉,廉明公正,我很敬愛他,希望你們學他!杜季良(名保,當時為「越騎司馬」)豪俠好義,能和別人同憂同樂,不論好人壞人,他都能交上朋友,他給父親治喪時,門庭若市,我也很敬愛他,但不希望你們學他!
因為,你們如果學伯高不得,至少還能成為一個忠厚謙謹的人,所謂『刻鵠不成尚類鶩』。但是,你們若學季良不得,就會成為一個輕薄浪蕩人,所謂『畫虎不成反類狗』了!怎能不慎思。」
鵠,天鵝也,鶩,野鴨者。想刻天鵝刻不成像隻野鴨,這刻工還算不錯;想畫猛虎,沒畫好卻成一隻狗,那就差得遠了。仿效和模擬相類的人、事、物,雖未能逼真,尚可得其近似,叫『刻鵠不成尚類鶩』。如果,好高鶩遠,終致一無所成,反會成為他人笑柄,就像『畫虎不成反類狗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