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學期有位家長跑來說(家長介紹)
他家小兒子,受不了安親班的嚴厲規定,拒絕讀安親班。
他自己在家,帶孩子寫功課,卻無法完成。每天狀況百出。(小朋友有過動傾向)
上學期,和這位同學謀合了一段時間後,孩子終於比較穩定。願意切實的完成作業。下午,這位家長卻跟吳老師說,本班不嚴厲,他要把孩子送進嚴厲一點的補習班。
父母親與孩子,彼此總是試探對方的容忍度,試探對方的界線
父母親嘗試著,可以管制孩子到怎麼樣的地步。可以逼到怎麼樣的點,有點小進展,那就多試一點。如果受到抵抗,那就退一步。
孩子也是這樣。
只是隨著年齡越長。孩子終於不在父母親的掌控範圍之內。
孩子飛走了!孩子拒絕溝通!
輸家是雙方。
說個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
有位土財主,他家有個獨生子,母親要求甚嚴,出門必定親自接送,送到補習班 後,英文補習班或數學補習班,母親都還會在補習班門口附近窺視,抓孩子是否會走出補習班大門。本班的狀況是只要在上課前,孩子要出一下大門,是允許的。只要告訴我們去哪裡。給孩子一點自主的空間。所有的孩子,也都可以僅遵規定,出去一下下,馬上回來。
可是這位家長,不允許。後來這位家長,將孩子轉往別的補習班。
家長每天到學校堵住孩子,孩子索性翻牆,不從校門口放學。關於到另外一家補習班,也像是警察捉小偷般,幾乎每天有不同的戲碼。回到家後,更從家中的二樓陽台跳上騎樓屋頂,偷溜出去,(小六開始的行徑)。
不管家長怎麼控制,孩子總是想得出辦法。不用到國三,國二開始,孩子就不讀書。每天找麻煩。上了高中沒多久....也輟學。
孩子一年一年的長大....年年反覆的看著相同的戲碼,循環著!
再怎麼吶喊...沒用!許多家長總是禁不起這樣的說法。
聽著相同的悲慘故事。
***
叔本華說:
有時我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把自己當成別人,於是為別人的不幸和苦惱感到遺憾。比如我把自己當成無法成為教授的講師,沒有人願意聽他演講;或是把自己當成凡夫俗子以八卦或流言中傷的對象;或是把自己當成迷戀一個不願理睬他的女孩的人;或是因病一直待在家裡的病人;或是被類似不幸折磨的其他人。我不是任何其中一個人,那些人只是我暫時穿上的外衣,可以隨手丟棄,換上另一件。
那麼,我到底是誰呢?我是.......
留言列表

